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疆经济
我区多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日期:2018-06-22     来源:新疆经济报

    今年我区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和就业形势,我区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完善政策、精准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和到内地就业,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圆满完成。

    从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了解到,今年我区将多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以上。

    据了解,今年我区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区属高校应届毕业生为9.08万人。如期实现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拓展基层就业新空间

    今年我区将按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新空间。

    其中重点做到“四个聚焦”,即:聚焦脱贫攻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从事扶贫工作,到贫困村创业,与当地干部一道,带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聚焦乡村振兴,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种植业、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事业;聚焦基层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教师特岗计划”“天池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的招募规模,发挥好基层服务项目对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基层组织建设,抓好乡镇干部招募工作,抓好初任培训,抓好跟踪培养,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特别是南疆乡村工作,使高校毕业生成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生力军,治疆稳疆建疆的骨干力量。

    记者了解到,我区各地还将结合实际,在基层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扶贫开发等领域加大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力度,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梦想。

    发展多种形式创业

    今年我区还将注重发展多种形式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从事个体经营和网络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

    据了解,为了给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清障铺路,创造条件,我区将进一步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优质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持续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注重搭建平台,继续加快发展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及创业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

    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难问题,我区各地将发挥财政、信贷、创投以及社会公益等各类资金的作用,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设立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还可以综合运用学校自筹、创投信贷、社会公益等方式筹集资金。

    针对缺场地的问题,我区还将深入开展校企、校地合作,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为毕业生和企业搭建桥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区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占到毕业生就业总数的60%以上,2017年已达到67%,企业已经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今年我区将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各高校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为企业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近年来,我区高校校园内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600余场,参会单位1.5万多家,累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近28万个。

    另外,各高校还将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平台,多渠道、点对点为毕业生公开发布和推送内地省市的就业岗位信息,并以大中城市在新疆招聘和中央企业面向新疆网络招聘等活动为契机,以少数民族毕业生为重点,引导新疆籍应届毕业生有组织地到内地省市,特别是援疆省市就业创业,拓宽他们进一步锻炼成长的通道。

    智能化匹配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今年,我区各地、各高校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将毕业生数据库与用人岗位数据库相对接,根据毕业生专业、求职地域等因素进行智能化供需匹配,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同时,我区将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地州市、有关部门、高校四级联动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立体化网络,通过手机、微信平台等新媒体,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就业服务。

    我区还将继续实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首站报到登记制”,主动对区属院校毕业生、内地高校新疆籍毕业生进行摸底登记,确保“返乡一人,登记一人”,及时向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政策宣传、岗位推荐、职业培训等“一对一”就业服务,确保将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

责编:李欣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