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小就吃绿色有机粮食,是八零后父亲王虎对女儿的“富养”,而作为返乡新农人,摒弃农药、科学种植,则是他对土地的“富养”——虽然产量相比周边农户少了许多,但亩均收益却翻了番。
王虎家住新疆边境城市——塔城市博孜达克农场。2015年,王虎辞去乌鲁木齐的高薪工作,带着妻子和4个月大的女儿回到农场成立公司,进入有机作物种植领域创业。
“我们种地是初学者,但更了解城市消费者,能把更多信息、新理念带到农村。”在做好前期调查后,王虎流转了农场1200亩土地集约经营。
流转回来的土地大多板结严重,达不到有机作物种植标准,王虎在保证口粮的基础上尽量让土地休养生息,根据土壤监测数据测土配方,引进内地有机肥,搭配周边哈萨克族牧民家牛羊粪为土地补充营养。
经过两年土壤修复,2017年,王虎的有机农场正式启动:选用优质粮种,检测土地水源,倒茬种植小麦、玉米、旱稻,精准施撒有机肥,放置粘虫板去虫害,实施人工除草……
合作农户刘双龙近来正忙着组织大伙下地除草,“过去大家靠除草剂一劳永逸,六七月份地里根本不见人影,现在却忙得热火朝天。”
虽然现在人力物力投入大,每亩地产量少,且总成本近2000元,是周边农民的一倍多,但普通农田每亩纯收益200多元,有机农场却能达到800多元。八零后新农人让大伙看到了品质带来的溢价空间。“这就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刘双龙笑着说。
熟透的粮食会在工厂里经过石磨碾压,变成包装精良的小麦粉、玉米面、玉米糁等,并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线上是“私人定制”模式,客户能全程监控认购粮食产地和作物生长情况。
如今在王虎的带动下,妻子掌舵农场电商,合作农户开始上网学习农业资讯,有的还报名培训班,期望在有机农业领域再“充电”。
“今年9月,我们将去乌鲁木齐参展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希望把握优质投资洽谈环境,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让好山好水变成更多农户的‘金山银山’。”王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