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聚焦
石榴花盛映天山
日期:2022-03-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石榴花盛映天山

——新疆牢固树立主线意识紧贴民生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启示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李慧、赵明昊,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晓霞,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娜,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艳荣

  初春,广袤土地正在复苏,天山南北,各民族携手并肩,奏响强劲动听的发展和声。在这片166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上,各民族互相了解、尊重、包容、学习、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2020年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新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持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成为和衷共济的“一家人”。促进民族团结,新疆取得了哪些好经验?怎样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此,光明日报调研组赴新疆各地进行调研。

石榴花盛映天山

  新疆伊犁尼勒克第二小学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 童心共筑中国梦”文艺会演。李强摄/光明图片

  1.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走进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宽阔洁净的柏油马路、整齐的红墙院落映入眼帘,机器轰鸣声、锣鼓声和欢笑声,组成动听的乡村交响曲。

  2014年4月28日上午,在新疆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亚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众。“总书记从那么远来到我们村里,就是为了看看大家日子过得好不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阿亚格曼干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吐尔逊·阿卜杜热合曼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如今,土路修成了柏油路,家家用上燃气灶,户户都用电采暖,各民族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致了富。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年,全村百姓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一年到头都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麦麦提吐尔逊·阿卜杜热合曼说。

  2022年2月15日下午,新疆昌吉州昌吉市飘起小雪,昌吉市建国路街道星光社区居民张岩正忙着在小区地下车库的储藏室整理募集来的衣物。服装、笔记本、打印纸……40平方米的储藏室被各类物资塞得满满当当。“这些衣物都是给南疆地区捐赠的,前几天我们还为喀什地区伽师县江巴孜乡尕勒村捐赠了80套健美裤和38套舞蹈服。”张岩说。

  在张岩手机中的美篇里,2021年的195场活动清晰可见,受到张岩帮助的人包括20多个民族。张岩的小区里,居住着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等多个民族。“各民族就是一家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谁有困难了,互相帮一帮就起来了。”张岩说。

  作为有着42个民族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昌吉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持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昌吉州党委统战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负责人史广军指出。

  增进认同感,离不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2月19日上午,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水定镇朝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国球馆,台球爱好者把台球案围了整整一大圈。“每天来这里和球友们一起打球,都成了一家人,谁家有困难,邻里之间都能搭把手。”小区居民买买提力·司马义对记者说。在这个文化活动中心,棋牌室、健体康复室、书法室、小葵花乐园一应俱全。“小小的文化中心,成了社区居民团结友爱、交流交融的温馨港湾。”朝南社区主任孜拉燕·王苏甫红说。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维护民族团结,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2014年开始,新疆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简称“访惠聚”)活动,“访惠聚”工作队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干部和各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做亲人,在天山南北搭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位于中印边境的和田地区和田县朗如乡,经济发展曾十分滞后。在“访惠聚”工作队的带领下,朗如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响“杏花村”“桃花村”品牌,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访惠聚”工作队着眼村民最关心、最迫切的事,送政策、送服务,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仅2021年,吐鲁番市各驻村工作队就组建210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在解难帮困、助力增收、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办实事好事2.2万件,解决困难诉求5600余件。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天山南北呈现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干群团结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石榴花盛映天山

  原新疆昌吉边防支队警官和牧区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周游摄/光明图片

  2.团结稳疆、富民兴疆有了“源头活水”

  夜晚,月色为喀什古城景区披上了温软的面纱。走进麦吾兰·图拉克和宋恺联合打造的“入迷文创”小店,200多件民族手工艺品和传统服饰绚丽夺目。并肩合作四年来,麦吾兰·图拉克和宋恺亲如兄弟,沉淀出不分彼此的深厚感情。

  在昌吉州昌吉市的美食江湖上,也有一对这样的“最佳拍档”,他们就是金城牛大碗餐厅老板梁强与合伙人买买提江。从同在一个饭馆打工到合伙经营同一家店,两“兄弟”一起走过风雨十六载。“我们就像新疆的拉面和烤肉一样,永远分不开。”买买提江爽朗一笑。如今,两人经营的餐厅里,有汉、维吾尔、蒙古、回等6个民族的员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古尔邦节……“每到过节,店里都会组织联谊活动。在这里,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成为大家的节日。”店长马胡玲说。

  携手共谋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手足相亲,更离不开守望相助。

  2月,伊犁河谷突遇降雪降温。一早,伊犁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大喀拉苏村村民马志明就忙着给圈棚里的牛准备草料。院子里,被积雪覆盖的草料垛堆成一座小山。“现在有50头牛,想着开春涨到100头,可圈棚不够用啊,如果把这棚子向东扩建40米,得花20万元。”指着院里一片废旧的蔬菜大棚,马志明惆怅地说。“村里马上要建集中养殖场,大户们可以联合租棚、联合管理,养400头牛只需要一到两个人。”村党支部书记米热哈孜·赛依勒哈孜送来解决方案。“这办法攒劲得很。”马志明期盼着,养殖场能尽快建起来。

  办养殖场、打井通水、改善村容,这几年米热哈孜·赛依勒哈孜和村委会主任居马别克·巴扎尔比克一天到晚忙得很。大喀拉苏村有568户、1963人,村民由10个民族组成。为了提高收入,居马别克·巴扎尔比克带领各族村民,3年开挖8口机井,让4000多亩旱田变成可滴灌的水田,种上玉米和苜蓿后,亩均收入提高300元以上。

  “村民们在一起共事共乐,大家也互相赶帮超,你家外出打工挣钱了,我也要出去。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达8000元以上。”居马别克·巴扎尔比克说。在锡伯族村民关美华家院外,他指着规整干净敞亮的院落说:“这家庭院是村里搞得最好的,我们经常组织大家来参观学习。将来厂子搞起来,形成规模化养殖,村里会越来越整洁。”

  和大喀拉苏村一样,在新疆各地,发展的协奏曲正在更多村庄鸣响。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正在为富民兴疆注入“源头活水”。

  今日新疆,处处萌动着春天的生机,一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群众干事创业劲头十足。加快重大项目的落地落实,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新举措新部署紧锣密鼓,正在引领新疆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石榴花盛映天山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镇牧业村的草场,漫山遍野的天山红花吸引游人前来旅游打卡。王碧霞摄/光明图片

  3.民族团结“同心圆”越画越大

  一场雪后,新疆巩留县团结湖畔,暖阳穿过石榴籽书屋的五角形玻璃屋顶,斑驳洒落在角角落落。68岁的锡伯族市民赵翠兰和她的“亲戚”——59岁的哈萨克族市民加米西·霍加合买提相约来到书屋阅读。“19岁那年响应组织号召,我放弃文工团工作,来到吉尔格朗乡恰西牧场医务室工作。”从此,赵翠兰成了“喀拉克孜”(黑姑娘)。她早出晚归背着药箱,奔波在恰西这片美丽的伊犁河谷草原上,为患病牧民打针、发药,一干就是十几年。由于医务所居住不便,她借住在牧民巴旦家里,两家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到县卫生院工作后,赵翠兰依然惦记着恰西牧场。巴旦的孩子来县城上学,常年住在赵翠兰家里;恰西牧场其他牧民的孩子来县城上学,也住进赵翠兰的小院。小小的院落,会聚了汉、哈萨克、维吾尔、回、锡伯等众多民族群众的孩子。“娃娃们都叫她‘赵妈妈’,受到‘赵妈妈’的感染,我也加入爱心妈妈团队,帮助更多生活困难的村民和孤寡老人。”加米西·霍加合买提对记者说。

  在霍城县卢草沟镇墩买里村文化大院,宣传栏里的民族团结活动展示,诉说着这个由16个民族聚居村落的“一家亲”故事。“我们在这里举办了‘七一建党同欢庆’‘我用都塔尔伴你唱红歌’‘共写一幅字共画一幅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结亲联谊活动上百场次,营造各族群众共乐的氛围。”文化大院负责人居来提·肖开提介绍说。

  走访入户、帮助群众修剪果树、给村民庆祝生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和田地区民丰县萨勒吾则克乡乌塘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保绪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日程。村民卡吾力·卡迪尔是李保绪的“亲戚”,他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不便外出务工。在李保绪的帮助下,卡吾力·卡迪尔家在村委会对面开了一家台球厅,每个月增收千元以上。

  2016年10月16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新疆正式启动。5年来,百万名干部职工与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你来我往间,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深。新和县养牛大户赛麦提·艾合麦提和畜牧合作社负责人李晓林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由10多个民族组成的伊犁六星街民族团结手风琴乐队,用音乐书写民族文化交融乐章……在新疆,每天都有很多结亲干部到乡村、社区看望结对亲戚。每当亲戚要来时,村民们总是翘首以盼,满怀喜悦。亲戚们离开时,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告别,依依不舍。新疆各族儿女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石榴花盛映天山

  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工作队医疗专家为村民检查身体。李镇祥摄/光明图片

  4.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走进伊犁州伊宁市琼科瑞克街道拜合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6棵由各族人民共同栽种的树木映入眼帘。“社区居民在一起共同植树、共同学习,还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其乐融融。”社区党支部书记马俊龙告诉记者。

  “拜合特社区是维吾尔语,意思是幸福社区,我们社区的文艺队也叫幸福文艺队。”68岁的文艺队队长闫蕙兰是队里的“灵魂人物”,也是宣传民族团结的“领头雁”。为深入浅出地宣传党的好政策,闫蕙兰经常自编自演歌舞、小品等节目,用文艺演出的形式传递和谐文明新风尚。拜合特社区还深入开展“我们共同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290场次,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幸福之花盛开在社区的每个角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浸润。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阵地保障。

  阿勒泰地区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120场次,探索农村电影放映与“两中心”融合发展道路,累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00余场次,围绕建党100周年编排2场大型舞台演出,创作舞蹈、声乐等文艺作品十余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巩留县在援疆省市的倾情帮扶下,打造“石榴籽书屋”文化品牌。目前,巩留县已建成石榴籽书屋102个,做到一个村(社区)有一间书屋、一个支部有一个红色主阵地。

  58年如一日与各族边民精诚团结共同戍边的兵团职工魏德友夫妇、13年风雨无阻在自家小院升国旗的沙勒克江·依明、44年用医者仁心在牧区书写人间大爱的医生吾哈斯·苏莱曼……被称为“民族团结沃土”的塔城地区,29个民族共居一座城、共吃一桌饭、共建一个家、共爱一个国,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民族团结之情。塔城地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加尔肯·江布尔拜介绍,近年来,塔城地区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故事,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如今的新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极大增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高涨。多样文化活动中,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守望相助的涓涓细流,汇聚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江大河。

  5.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实践的重要启示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固树立主线意识,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取得的重要经验,也为推动新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牢固树立主线意识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新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表明,民族工作能否取得好的成效,关键在于各项工作是否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是否以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评价标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民族工作才能不断向高质量发展。

  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才能不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为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新疆各民族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族平等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在新疆得以体现。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新疆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理念,持续改善民生,连续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等实践,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疆巩固、人民安居乐业。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30日 05版)

链接地址

责编:热西达·马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