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聚焦
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输出中国方案 新疆荒漠化防治技术惠及1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日期:2023-10-12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谢慧变报道)“中方的荒漠化防治技术为我国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期待能够进一步大面积推广。”10月10日,哈萨克斯坦林业研究所所长拉基姆扎诺夫·阿力木江告诉记者。

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暨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培训班学员在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考察。图片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提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与28个共建国家的科研院所及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新疆荒漠化防治技术已惠及1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其中在8个国家进行了技术示范与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万公顷。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北部荒漠草原,这里大风天气频繁,有“风都”之称。针对哈萨克斯坦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亟待解决的“林木衰败、劣质土造林困难”等技术问题,新疆生地所科研人员与哈萨克斯坦塞富林农业技术大学等机构展开合作,成功筛选出8种适宜于生态屏障建设的造林植物种,突破了干旱坡地、砾质荒地等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瓶颈,目前建成了23公顷试验示范基地。

  不仅如此,新疆生地所科研团队还与非洲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提出了“中国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的科技行动方案”,研发形成了机械防沙、灌丛化草地生态修复、低海拔丘陵区集水恢复林草等适宜于极端环境和困难立地生态建设技术,提出了毛里塔尼亚首都圈“两区三带”防沙体系规划方案。

  在埃塞俄比亚,新疆生地所构建了低海拔区灌丛化草地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技术惠及当地13个社区43000人。“中国经验、措施、技术都是很好的样板,未来我们还希望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牧区发展委员会牧区生计研究中心主任齐纳布·博拉说。

  “我们在推广技术,加强科研合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当地人才的培养。”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王永东说。截至目前,新疆生地所在中亚、非洲等地建立了5个联合研究中心、19个野外监测研究站和10个试验示范区。同时对中亚五国、非洲绿色长城等11个国家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

  王永东说,接下来科研团队将综合评估荒漠化防治“中国模式”的适宜性,提出荒漠化防治技术供需清单,推动跨国别跨区域的荒漠化监测、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等,研发、优化集成适宜于当地的“本土化”的技术模式,为绿色丝路建设贡献力量。

链接地址

责编:沙衣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