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民族研究
专题预告:“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4-05-28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

2024年春之卷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专题预告



主持人语

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学理阐释


文 | 王延中


选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民族工作从理念导向到政策法规再到具体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更加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试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与特质


文 | 李鸿宾


提要:

本文专就“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它指的是建基于中国范围内各民族之上的人们共同体,意味着诸民族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联,并以框架的方式呈现其整体性之塑造,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要旨。这一概念虽从当今索解,但数千年发展和演变的进程赋予了这一共同体以深厚之根基,以至于一旦涉及到她倘若缺少“历史”就无从得解。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概念   特质   解释


本文系国家“十四五规划·文化工程”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VTJ008)、2023年度国家民委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概念与理论问题”(2023GMI051)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


文 | 李大龙


提要:

在近代西方“民族”观念传入之前,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划分与凝聚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物质文化、政权和部落、政治认同和降服先后,是四种基本的划分方式,但在其上还有“天下一体”“华夷一体”更高层次的人群共同体意识,主导着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凝聚没有走向分散,而是凝聚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清朝在“天下一统、华夷一家”观念的主导下积极推动中华大地上人群凝聚,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中国人”是清朝的“国民”,也是当今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清代的样态。


关键词

人群划分标准   华夷之辨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



历史观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 | 关凯


提要:

历史并非单纯的知识,而是观念。历史书写的实质是知识观念的不断再分配过程,任何历史书写都无法脱离某种特定的历史哲学与价值观念。中华文明天下体系中长期发生的不同人群、不同政权、不同社会系统之间的持续互动,塑造出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代以来,面对现代性的挑战,中华文明实现自我更新,接续传统并融通现代性,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并由自觉生成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中华民族历史观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知识构成。


关键词

历史观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文 | 王珍、向建华


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前者与后者的关系研究,是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本文从民族的存在、民族的关系、民族的发展、民族的演变、民族的走向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即民族存在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民族关系的整体性、民族发展的历史性与开放性、民族走向的交融性、民族演变的规律性等。


关键词

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规律   继承   发展

链接地址

责编:热西达·马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