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疆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春风长度玉门关 只此青绿润天山
日期:2024-07-26     来源:石榴云/今日新疆      作者:刘单单

  中华民族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爱国奋斗史,左宗棠“抬棺出征”、新疆百姓誓死保卫疆土,不仅是历史上辉煌一页,更是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刘单单/文

  中华民族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爱国奋斗史,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同轴运转,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玉门关遗址。资料图片

  左宗棠“抬棺出征”、新疆百姓誓死保卫疆土,不仅是历史上辉煌一页,更是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鸦片战争后,中国各族百姓备受列强欺压和凌辱,但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的血肉联系将各个民族凝聚为一个牢固的整体,新疆人民同全国一道团结起来,共御外敌。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时局动荡,新疆各族军民为反对殖民统治,承担起爱国守土重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哈密,哈密王伯锡尔始终忠于中央政权。清军粮草告罄时,伯锡尔派人携带大量的青稞和羊只赶赴军营。伯锡尔身故后,妻子迈里巴钮亦忠于中央政权,担负起向哈密驻军、给巴里坤供给粮食的重任,为清军捐资助饷、提供后勤保障。哈密回部是清朝出兵稳定新疆局势的重要依托,为清朝平定新疆提供了重要支援。

  1865年,浩罕国头目阿古柏乘乱入侵新疆。为了抗击阿古柏,莎车的百姓到房顶上用砖头抛打,库车百姓在街上开枪打炮,和田的妇女同她们的丈夫一起并肩作战。阿古柏占据乌鲁木齐后,当地百姓赴南山引导徐学功民团入城,各族百姓不仅在乌鲁木齐袭击敌人,还前往达坂城阻击阿古柏的援军。

  1871年,沙皇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伊犁各族军民也通过各种形式同沙俄统治者进行斗争。在锡伯营总管喀尔莽阿为首的一批爱国将领领导下,伊犁百姓拒不降俄,并不断派人前往塔城向伊犁将军报告伊犁情况,坚决表示“均已同心能死,不降俄夷”。

  新疆各族百姓同清朝官兵一道为保卫国土浴血奋战,但是仅依靠现有力量无法赶走侵略者,局势危急之际,左宗棠临危受命,赶赴新疆,守卫国土,寸土不让。

  左宗棠根据天山南北的地理形势,制定了“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1876年清军夜袭黄田,开启收复新疆之战。随后清军攻克古牧地、乌鲁木齐;九月,清军收复玛纳斯,北疆平定;之后挥师南下,清军先后收复南疆东西四城。历时不过一年半,清军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为收复伊犁,时年68岁高龄的左宗棠,携棺木出关西征,声援赴沙俄谈判的曾纪泽,显示为收复伊犁誓与沙俄血战到底的决心。在左宗棠积极备战,以武力为后盾的条件下,曾纪泽与沙俄多次艰难交涉,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成功,离不开新疆各族人民鼎力相助,积极支援清军作战。期间新疆各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并肩作战。玛纳斯要塞争夺战中,土尔扈特部的郡王贝子派遣蒙古勇士加入战斗;达坂城战役中,城中的维吾尔族百姓勇敢地投奔清军,提供关键情报,使清军抓住战机迅速攻克城池。

  清军进入南疆,南疆百姓“军行所至,或为向导,或随同打仗,颇为出力”。清军在库尔勒因缺粮陷入困境时,在当地维吾尔族百姓的协助下,挖出窖藏粮食,解决军粮问题。当刘锦棠的军队抵达巴楚时,当地的百户长主动献出自己种植的粮草,以供清军使用。阿克苏民众关起城门拒绝敌军入城,清军一到,立即开城门夹道欢迎。当清军收复阿克苏的消息传来,阿合奇和哈拉峻的柯尔克孜族百姓立即进行反击,打败了驻守的阿古柏残部后转移到阿克苏和清军会合,共同追剿敌人。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百姓捕获企图逃往境外的入侵者玉努斯江,将他俘送喀什噶尔交给清军。清末时期一位维吾尔族历史学家在书中记载道,左宗棠督率的胜利之军从吐鲁番出发到喀什噶尔,沿途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没有一个城镇向清军射过一颗子弹。相反,很多城镇的好人们,还为清军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务。

  收复新疆时,左宗棠严肃军队纪律,体恤和维护新疆百姓利益,征战期间救助的难民和分散各地的流亡人员,尽可能让其回归原籍,并给他们发放种子、种羊,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左宗棠带领的军队大举入疆的消息传来后,新疆各族人民无不欢欣鼓舞。

  清朝统一新疆后,清政府实行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政策,许多汉、蒙、满、锡伯、索伦(达斡尔族)百姓源源不断地来到新疆,他们同各族人民一起“至辄辟草莱,长子孙,百无一反”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新疆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1884年新疆建省,极大地促进了其与中原的交流,密切了各族人民的关系。

  春风长度玉门关,只此青绿润天山。左宗棠率军西征途中,深切感受到茫茫戈壁的荒凉与酷热,为了改善环境,为后续行军和补给提供便利,左宗棠下令将士们在行军途中栽植耐旱的树种。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左公柳”遍及西北各地,这些柳树成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为纪念左宗棠保疆安民的伟绩,新疆各族人民将左宗棠及将士们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而今“左公柳”已成为新疆人民缅怀左宗棠的载体。“左公柳”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还有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面对民族危机,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新疆儿女同祖国一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展现出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向未来,爱国主义精神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新疆儿女为国家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共同构建各民族共有家园。  

  (作者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

链接地址

责编:热西达·马木提